
建筑物
長度:
住宅:一般多層住宅的逃生管道長度相對較短,可根據建筑物的高度和樓梯間的布局來確定。通常從各樓層的樓梯間或陽臺等位置連接至室外地面,每層高度按 3 米計算,10 層住宅的逃生管道長度大約為 30 米左右。
高層寫字樓:由于其高度較高且人員密集,逃生管道應覆蓋整個建筑的高度,從頂層至地面。同時,還需考慮在不同樓層的水平延伸,以連接各個辦公區(qū)域。例如,50 層的寫字樓,每層建筑面積較大,逃生管道長度可能需要數百米甚至更長。
直徑: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疏散樓梯的最小寬度一般不小于 1.1 米,因此逃生管道的直徑應能滿足人員順利通過的要求,一般建議直徑不小于 0.8 米,以確保人員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疏散,避免擁堵。對于人員密集的大型寫字樓,可適當增加直徑至 1 米或以上,以提高疏散效率。
隧道
長度:
城市公路隧道:其長度一般在幾百米到數千米不等。逃生管道應貫穿整個隧道,每隔一定距離設置進出口,以便人員在隧道內任何位置都能快速進入逃生管道。例如,一條 2 千米長的隧道,逃生管道長度即為 2 千米,進出口間距一般不宜超過 200 米。
鐵路隧道:長度通常較長,有的甚至長達數十千米。對于長距離鐵路隧道,除了在隧道內設置連續(xù)的逃生管道外,還需在隧道兩端及中間適當位置設置與外界相連的逃生通道,逃生管道總長度根據隧道具體長度和設計要求確定。
直徑:隧道內的逃生管道直徑需根據隧道的設計通行能力和預計逃生人數來確定。一般情況下,鐵路隧道逃生管道直徑不小于 0.7 米,公路隧道逃生管道直徑不小于 0.8 米。對于特長隧道或交通流量大的隧道,可適當增大直徑至 1 米左右,以滿足大量人員同時逃生的需求。
礦井
長度:
小型礦井:其巷道長度相對較短,逃生管道長度一般根據礦井的主要巷道布局來確定,從井口至各個采掘工作面及人員作業(yè)區(qū)域,一般在幾百米到一兩千米左右。
大型礦井:大型礦井的巷道錯綜復雜且延伸較長,逃生管道需要覆蓋整個礦井的主要生產區(qū)域,長度可能達到數千米甚至更長。同時,還需考慮不同水平巷道和分支巷道的連接,確保所有人員都能在危險情況下找到逃生通道。
直徑:礦井逃生管道的直徑要根據作業(yè)人員數量和設備尺寸來確定。一般小型礦井的逃生管道直徑不小于 0.6 米,大型礦井由于人員和設備較多,直徑一般不小于 0.8 米,以便在緊急情況下既能滿足人員快速逃生,又能保證必要的設備運輸和通風要求。
其他特殊場所
大型商場:長度需覆蓋商場的各個樓層和營業(yè)區(qū)域,從各層的疏散樓梯、安全出口附近連接至室外或避難層等安全區(qū)域,長度根據商場的規(guī)模和布局而定,直徑一般不小于 0.8 米,以適應人員密集的特點。
化工工廠:長度要根據工廠的生產車間、儲存區(qū)等危險區(qū)域的分布來確定,確保人員能夠從可能發(fā)生危險的地點快速疏散至安全地帶,長度可能從幾十米到數百米不等。直徑根據工廠內最大班人數和可能需要疏散的人員數量確定,一般不小于 0.8 米,同時要考慮管道的耐腐蝕性能。
海上平臺:海上平臺的逃生管道長度需根據平臺的結構布局和與救援船只或直升機停機坪的距離來確定,一般從平臺的各個工作區(qū)域連接至集合點或逃生設施,長度可能在幾十米到上百米不等。直徑一般不小于 0.6 米,以滿足人員穿著救生設備通過的要求。
總之,確定逃生管道的長度和直徑需要充分考慮場所的具體情況、人員數量、疏散時間要求等因素,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人員能夠安全、快速地通過逃生管道疏散至安全區(qū)域。